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第二章 海洋觀光休閒的發展沿革













 觀光休閒事業的發展史
Tourism(觀光)含有前往各地旅行之意,不論國內外,出門遠遊達到休閒觀光的目的。
西方觀光休閒事業之發展
 二OOO年以前古希臘人埃及人均有從事貿易、宗教、運動為目的的旅遊活動,特別在「羅馬和平時期」
羅馬滅亡以後宗教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因宗教而衍生「十字軍東征」,促進了東西文化之交流,為歐洲人東油電下了基礎;朝聖活動大量信徒湧進聖地,這種結合宗教、旅遊、康樂位一體之旅行,也帶動了觀光休閒。
 十四世紀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抬頭,英國貴族為培育其子弟,安排至歐洲大陸各大重要都市、文化據點遊歷,同時學習語言,稱為「大旅遊」。直至十八世紀初,「大旅遊」以不限為貴族子弟的學習之旅,反而成為上流社會熱中的休閒旅遊活動,「大旅遊」不僅奠定日後「團體套裝旅遊」的基礎,更帶動歐洲各種與旅遊相關的交通、餐飲、住宿等產業。
十八世紀以前休閒觀光還是權貴富人獨享的特權。
鐵路對休閒觀光旅遊產生巨大的影響。
十九世紀英國許多海濱度假勝地還處於投入及發展階段,發展十分快速,到二十世紀逐漸到達高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與經濟的影響持續發酵,一九五O年道一九六O年航空包機旅行及以家庭為中心觀光旅遊開始迅速發展,海外長途旅行人數增加。一九六O年代英國政府意識到觀光收入是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觀光旅遊快速發展。一九六九年通過《觀光發展法案》,一九七O年開始大型連鎖飯店成為住宿業之特色。
 由於觀光產業帶來高度的經濟效益,各國公司部門及私人企業紛紛投入,觀光產業因而快速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產業。
《馬可波羅遊記》是一部最早的中國旅遊指南。
一九七一年成立交通部觀光局。二OOO年政府為發展觀光,將台灣打造成「觀光之島」,其中「發展本土、文化、生態、永續之觀光新環境」及為主要的發展主軸。「觀光發展規動小組」二OO二年升格為「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同時擬定「二OO八年觀光客倍增計畫」,將之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


 海洋觀光休閒的發展
  上古時期漁獵是人類為一的生產活動,生產與休閒很難明確畫分。早在西元五萬年前就有石材或動物骨頭、魚刺製成的魚勾,後來才改用金屬。西元前三千年,釣魚已成為埃及貴族、富人的休閒活動。英國於十八世紀初開始「以海洋為基地的觀光活動」,第二次世紀大戰以前,大部分與海洋有關的遊憩活動,都是以都市為基地。一九五O年代開始各式各樣的船隻、機械、器材之大量發明,海洋遊憩活動大幅改觀。
  一九五O年代發明水肺以來,將海洋觀光由水面延伸至海底,海洋觀光因此進入了新的紀元。二十世紀中期是航空旅遊的興盛時期,遊輪假期在二十世紀八O年代漸趨蓬勃。
一、遊輪旅遊(Cruise Tour)
  如今「Cruise Tour」用於民間,則是只以遊輪為工具載運乘客,進行長短途水上航行旅遊、登岸觀光之旅遊活動。
遊輪與一般的休閒觀光的屬性不同,其特殊性包括:
(一)海上休閒航行渡假(Voyage Holidays):遊輪遊出發地航向目的地,沿途飽覽海上風光, 不同的海洋景觀。
(二)多目的地型渡假(Multi-center Holidays):搭乘遊輪旅遊,遊輪巡航各地港口,可以到達許多不同的國家,甚至環球航行。
(三)以海洋城市為目的地觀光旅遊(Ocean City Holidays):遊輪旅遊依遊輪的大小必須停泊一定規模的港口,國際航線則必須要有海關、檢疫等。
  (1)小型遊輪(Small Cruise):指載客人數在499位以下之遊輪
  (2)中型遊輪(Midsize Cruise):指載客人數在500至999位之遊輪
  (3)大型遊輪(Superliner):指載客人數在1,000至1,999位之遊輪
  (4)超大型遊輪(Megaliner):指載客人數在2,000位以上 遊輪
一般旅遊者經常考慮的遊輪旅遊的選擇包括:
(一)遊輪設施(Cruise Facilities):遊輪旅遊在海上遊輪中的時間很長,船上的設施及其功能成為消費者主要考量。
(二)旅遊航線(Cruise Lines):遊輪旅遊產品之製作,必須考量航線、目的地景點及區位,當然,最重要的是航行於不同季節、海域的適航性及安全性。
(三)船上活動(Daily Activities):船上活動為遊輪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
(四)岸上遊程(Shore Excursion):好的岸上遊程可以航程吸引遊客的賣點。
(五)航行季節(Cruise Season):暈船是海洋遊客最恐懼的事,但海洋之中氣象千變萬化,除了掌握氣象報導,隨時調整航向外,各大海域有不適合航行的季節。
(六)遊輪旅遊價格(Price)
資料來源:唯客遊輪網、雅虎奇摩知識家、麗星遊輪網


二、海岸海洋觀光遊憩活動(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
海洋觀光遊憩活動傳統上都以所謂 「海水、沙灘、陽光」3S(Sea,Sand and Sun)活動的方式渡假。海洋、海岸觀光遊憩活動的種類繁多,依性質不同可概略分類如次:
(一)水上及水中運動
(二)海濱活動
(三)遊憩船具及載客船
(四)釣捕魚
(五)海洋景觀
(六)海洋公園、文化及海鮮
(七)海洋生物互動

三、潛水
澳洲海洋景觀休閒活動發達,據估計有三分之ㄧ澳洲人曾從事休閒釣魚活動。潛水可分為徒手潛水(skin-diving)及水肺潛水,徒手潛水只利用簡單的裝備;水肺潛水裝備較複雜,也必須經過專業的教授和實際的操作,並且取得潛水執照才可以使用水肺潛水觀賞海底世界。
水肺潛水可分為岸潛(Shore dive)與船潛(Boat dive)兩大類,岸潛是從岸邊直接下水,以蛙踢水至潛點;船潛則搭船到潛水點,潛水地點更有選擇性,時間與體力均節省,但費用支出較高。

 台灣海洋觀光事業的發展
民國七十三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恆春半島南側,屬熱帶性海洋型國家公園,到民國七十六年七月政府宣佈解嚴,開始以積極的態度擴大國民海上遊憩活動。













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2002)將台灣的休閒漁業分為:
(一)漁鄉美食型:包括海魚品嘗、生鮮漁市以及特產選購等。
(二)教育文化型:有漁業推廣教育示範(漁事、家政、四健)、漁史民俗慶典(古蹟史話、媽祖、王爺、王船等)、漁業教育之展示(水族館、文物館、博物館等)。
(三)運動休閒型:海釣、磯釣塭釣潛水、親水遊憩、沙灘活動、漁港參觀遊憩等。
(四)體驗漁業型:牽罟石滬、採拾貝蛤、參觀箱網定置網、魚塭水產加工及體驗漁村生活、民俗等。
(五)生態遊覽型:海上藍色公路、巡海探島、賞鯨豚、紅樹林、觀漁火等。

重要之休閒漁業經營項目如下:
(一)娛樂漁船海釣:海上釣魚自民國七十四年級開始開放,民國八O年娛樂漁業納人《漁業法》,全國漁港視實際需要均有娛樂漁業漁船配額,娛樂漁船分為專營娛樂漁船及兼營娛樂漁船。
(二)賞鯨(豚):台灣賞鯨業始於一九九七年,第一艘賞鯨專用船「海鯨號」於七月六日在花蓮石梯港下水啟用。
(三)休閒漁港:民國七十七年台灣省政府開放各級漁港供娛樂漁船使用後,漁港的利用由單純漁船停靠、卸魚、補給等,轉向休閒娛樂。
(四)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民國七十九年台灣省漁業局鑑於當時台中區漁會財務狀況不良,經營困難,乃決定在梧棲漁港興建假日魚市,乃於八十一年編列計畫補助興建,開啟了魚貨直銷中心的先河。
(五)休閒養殖場區:鹹水魚塭雖屬於生產性質,面積較大,特別在養殖生產區魚塭,土地遼闊適合休閒活動。
(六)水族及漁業文物展示:台北縣野柳的海洋世界為國內第一座海洋動物表演館。

國家公園與風景區
台灣現有6處國家公園及12處國家級風景區,其中以海洋海岸為主要標的的地區如下:
(一)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主管):民國七十三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 <圖片>」,屬熱帶性海洋型國家公園。
(二)國家級風景區(交通部觀光局主管):
1.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 <圖片>
2.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圖片>
3.澎湖國家風景區 <圖片>
4.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圖片>
5.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圖片>
6.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圖片>











 本章參考
  早期的休閒旅遊仍然僅為少數人之特有之權益,一直到十八世紀以後,工業及經濟的發展使人民有能力滿足休閑娛樂的需求,休假的觀念方興起。交通運輸改變,例如鐵路巨量與快速的運輸能力及經濟性,使得觀光的方式與型態產生結構的變化,外出旅遊的遊客大幅的增加,由導遊陪團的團體旅遊也因此出現。十九世紀歐洲海濱度假開始發展,到二十世紀逐漸到達最高峰。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部分與海洋有關的遊憩活動,都是以都市為基地,一九五零年代開始各式各樣的船隻ˋ機械ˋ器材之大量發明,海洋遊憩活動大幅改觀,二十世紀中期航空旅遊興盛,也興起遊輪假期的概念。我國自七十六年宣布解嚴,政府漁部門與觀光部門乃積極推動「休閒漁業」及近岸海域遊憩活動,其中以海洋海岸為主要標的地區有:墾丁國家公園ˋ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ˋ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ˋ澎湖國家風景區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ˋ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資料來源:
書名: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
作者: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5月出版一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