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何謂抱墩?
何謂抱墩:抱墩是澎湖人利用遼闊潮間帶從事漁業經濟活動的一項成就,墩可以說是小一號的石滬。
利用礁岩底棲魚類迴游棲息近岸礁石的特性,以石塊在潮間帶上築成開口的石堆(石屋),這就叫做墩,漲潮時底棲魚類游凅於墩內,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將石墩拆解,以網圍魚,捕撈墩中的魚類,這項產業活動就叫做抱墩。
墩的組成:造墩石材有二:一則玄武岩石塊,一則咾咕石塊。
主要於獲為玳瑁石斑、鸚哥魚、笛鯛,馬拉巴石斑,以及少數老鼠斑。為保育海域漁業資源生態,9公分 以下的石斑是限制採捕的,所以拍完照後要記得放他們回家呦!
除了螃蟹跟魚之外,抱墩還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唷!
分部區域:澎湖傳統抱墩漁場主要分佈在本島白沙鄉面北的潮間帶,包括從中屯、講美一直到岐頭。抱墩工具:耙仔、浮具、盛具、固定繩、網具、鐵叉等。抱墩過程。
資料來源:沿著菊島旅行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6%8A%B1%E5%A2%A9
抱墩季節:春季「馬尾藻」生長時節為抱墩起始,馬尾藻會吸引小石斑魚聚集在距離海岸較近的石墩覓食,6月過後,石斑魚慢慢長大會往外海遷徙,這時候就變成離岸較遠的石墩魚獲量較多,中秋過後魚群遷徙至就遷徙外海水深處,石墩已無捕魚之效,漁民遂把石墩拆,此過程稱為「散墩」,翌年春季漁民會把石墩再度逐起,就是所謂的「撿墩」。
資料來源:澎湖國家風景區http://www.penghu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0581
抱墩曾是澎湖漁家收入頗豐的漁法之一,現在也發展成休閒漁業的一種,在親自嘗試抱墩的時候,記得網子的開口要逆著水流放,網口才會撐開,搬石頭的時候則要站在順流的地方,這樣原本躲在石堆裡漁獲才會順著水流向網子裡去,抱墩體驗必須配合潮汐,且事先預約才能進行。
資料來源:澎湖單身女子宿舍~焦糖瑪奇朵咖啡民宿~
http://tw.myblog.yahoo.com/jw!JXL60R2ZAAex_pwG4Vjjmw--/article?mid=697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主題 進度 作業分工
主題:澎湖抱墩
進度:
5/13小組討論
5/20資料查找
5/27報告
6/3資料查找
6/10影片拍攝
6/17影片拍攝
6/24期末考週
作業分工:
錄影:鄂玟惠
影片剪接:林憶珊
行程安排:倪千媄
資料收集:高筑倩、白珊瑜
修片:黃雅蘭
進度:
5/13小組討論
5/20資料查找
5/27報告
6/3資料查找
6/10影片拍攝
6/17影片拍攝
6/24期末考週
作業分工:
錄影:鄂玟惠
影片剪接:林憶珊
行程安排:倪千媄
資料收集:高筑倩、白珊瑜
修片:黃雅蘭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第二章 海洋觀光休閒的發展沿革
觀光休閒事業的發展史
Tourism(觀光)含有前往各地旅行之意,不論國內外,出門遠遊達到休閒觀光的目的。
西方觀光休閒事業之發展
二OOO年以前古希臘人、埃及人均有從事貿易、宗教、運動為目的的旅遊活動,特別在「羅馬和平時期」。
羅馬滅亡以後宗教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因宗教而衍生「十字軍東征」,促進了東西文化之交流,為歐洲人東油電下了基礎;朝聖活動大量信徒湧進聖地,這種結合宗教、旅遊、康樂位一體之旅行,也帶動了觀光休閒。
十四世紀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抬頭,英國貴族為培育其子弟,安排至歐洲大陸各大重要都市、文化據點遊歷,同時學習語言,稱為「大旅遊」。直至十八世紀初,「大旅遊」以不限為貴族子弟的學習之旅,反而成為上流社會熱中的休閒旅遊活動,「大旅遊」不僅奠定日後「團體套裝旅遊」的基礎,更帶動歐洲各種與旅遊相關的交通、餐飲、住宿等產業。
十八世紀以前休閒觀光還是權貴富人獨享的特權。
鐵路對休閒觀光旅遊產生巨大的影響。
十九世紀英國許多海濱度假勝地還處於投入及發展階段,發展十分快速,到二十世紀逐漸到達高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與經濟的影響持續發酵,一九五O年道一九六O年航空包機旅行及以家庭為中心觀光旅遊開始迅速發展,海外長途旅行人數增加。一九六O年代英國政府意識到觀光收入是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觀光旅遊快速發展。一九六九年通過《觀光發展法案》,一九七O年開始大型連鎖飯店成為住宿業之特色。
由於觀光產業帶來高度的經濟效益,各國公司部門及私人企業紛紛投入,觀光產業因而快速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產業。
《馬可波羅遊記》是一部最早的中國旅遊指南。
一九七一年成立交通部觀光局。二OOO年政府為發展觀光,將台灣打造成「觀光之島」,其中「發展本土、文化、生態、永續之觀光新環境」及為主要的發展主軸。「觀光發展規動小組」二OO二年升格為「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同時擬定「二OO八年觀光客倍增計畫」,將之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
海洋觀光休閒的發展
上古時期漁獵是人類為一的生產活動,生產與休閒很難明確畫分。早在西元五萬年前就有石材或動物骨頭、魚刺製成的魚勾,後來才改用金屬。西元前三千年,釣魚已成為埃及貴族、富人的休閒活動。英國於十八世紀初開始「以海洋為基地的觀光活動」,第二次世紀大戰以前,大部分與海洋有關的遊憩活動,都是以都市為基地。一九五O年代開始各式各樣的船隻、機械、器材之大量發明,海洋遊憩活動大幅改觀。
一九五O年代發明水肺以來,將海洋觀光由水面延伸至海底,海洋觀光因此進入了新的紀元。二十世紀中期是航空旅遊的興盛時期,遊輪假期在二十世紀八O年代漸趨蓬勃。
一、遊輪旅遊(Cruise Tour)
如今「Cruise Tour」用於民間,則是只以遊輪為工具載運乘客,進行長短途水上航行旅遊、登岸觀光之旅遊活動。
遊輪與一般的休閒觀光的屬性不同,其特殊性包括:
(一)海上休閒航行渡假(Voyage Holidays):遊輪遊出發地航向目的地,沿途飽覽海上風光, 不同的海洋景觀。
(二)多目的地型渡假(Multi-center Holidays):搭乘遊輪旅遊,遊輪巡航各地港口,可以到達許多不同的國家,甚至環球航行。
(三)以海洋城市為目的地觀光旅遊(Ocean City Holidays):遊輪旅遊依遊輪的大小必須停泊一定規模的港口,國際航線則必須要有海關、檢疫等。
(1)小型遊輪(Small Cruise):指載客人數在499位以下之遊輪
(2)中型遊輪(Midsize Cruise):指載客人數在500至999位之遊輪
(3)大型遊輪(Superliner):指載客人數在1,000至1,999位之遊輪
(4)超大型遊輪(Megaliner):指載客人數在2,000位以上 遊輪
一般旅遊者經常考慮的遊輪旅遊的選擇包括:
(一)遊輪設施(Cruise Facilities):遊輪旅遊在海上遊輪中的時間很長,船上的設施及其功能成為消費者主要考量。
(二)旅遊航線(Cruise Lines):遊輪旅遊產品之製作,必須考量航線、目的地景點及區位,當然,最重要的是航行於不同季節、海域的適航性及安全性。
(三)船上活動(Daily Activities):船上活動為遊輪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
(四)岸上遊程(Shore Excursion):好的岸上遊程可以航程吸引遊客的賣點。
(五)航行季節(Cruise Season):暈船是海洋遊客最恐懼的事,但海洋之中氣象千變萬化,除了掌握氣象報導,隨時調整航向外,各大海域有不適合航行的季節。
(六)遊輪旅遊價格(Price)
資料來源:唯客遊輪網、雅虎奇摩知識家、麗星遊輪網
二、海岸海洋觀光遊憩活動(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
海洋觀光遊憩活動傳統上都以所謂 「海水、沙灘、陽光」3S(Sea,Sand and Sun)活動的方式渡假。海洋、海岸觀光遊憩活動的種類繁多,依性質不同可概略分類如次:
(一)水上及水中運動
(二)海濱活動
(三)遊憩船具及載客船
(四)釣捕魚
(五)海洋景觀
(六)海洋公園、文化及海鮮
(七)海洋生物互動
三、潛水
澳洲海洋景觀休閒活動發達,據估計有三分之ㄧ澳洲人曾從事休閒釣魚活動。潛水可分為徒手潛水(skin-diving)及水肺潛水,徒手潛水只利用簡單的裝備;水肺潛水裝備較複雜,也必須經過專業的教授和實際的操作,並且取得潛水執照才可以使用水肺潛水觀賞海底世界。
水肺潛水可分為岸潛(Shore dive)與船潛(Boat dive)兩大類,岸潛是從岸邊直接下水,以蛙踢水至潛點;船潛則搭船到潛水點,潛水地點更有選擇性,時間與體力均節省,但費用支出較高。
台灣海洋觀光事業的發展
民國七十三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恆春半島南側,屬熱帶性海洋型國家公園,到民國七十六年七月政府宣佈解嚴,開始以積極的態度擴大國民海上遊憩活動。
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2002)將台灣的休閒漁業分為:
(一)漁鄉美食型:包括海魚品嘗、生鮮漁市以及特產選購等。
(二)教育文化型:有漁業推廣教育示範(漁事、家政、四健)、漁史民俗慶典(古蹟史話、媽祖、王爺、王船等)、漁業教育之展示(水族館、文物館、博物館等)。
(三)運動休閒型:海釣、磯釣、塭釣、潛水、親水遊憩、沙灘活動、漁港參觀遊憩等。
(四)體驗漁業型:牽罟、石滬、採拾貝蛤、參觀箱網、定置網、魚塭水產加工及體驗漁村生活、民俗等。
(五)生態遊覽型:海上藍色公路、巡海探島、賞鯨豚、紅樹林、觀漁火等。
重要之休閒漁業經營項目如下:
(一)娛樂漁船海釣:海上釣魚自民國七十四年級開始開放,民國八O年娛樂漁業納人《漁業法》,全國漁港視實際需要均有娛樂漁業漁船配額,娛樂漁船分為專營娛樂漁船及兼營娛樂漁船。
(二)賞鯨(豚):台灣賞鯨業始於一九九七年,第一艘賞鯨專用船「海鯨號」於七月六日在花蓮石梯港下水啟用。
(三)休閒漁港:民國七十七年台灣省政府開放各級漁港供娛樂漁船使用後,漁港的利用由單純漁船停靠、卸魚、補給等,轉向休閒娛樂。
(四)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民國七十九年台灣省漁業局鑑於當時台中區漁會財務狀況不良,經營困難,乃決定在梧棲漁港興建假日魚市,乃於八十一年編列計畫補助興建,開啟了魚貨直銷中心的先河。
(五)休閒養殖場區:鹹水魚塭雖屬於生產性質,面積較大,特別在養殖生產區魚塭,土地遼闊適合休閒活動。
(六)水族及漁業文物展示:台北縣野柳的海洋世界為國內第一座海洋動物表演館。
國家公園與風景區
台灣現有6處國家公園及12處國家級風景區,其中以海洋海岸為主要標的的地區如下:
(一)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主管):民國七十三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 <圖片>」,屬熱帶性海洋型國家公園。
(二)國家級風景區(交通部觀光局主管):
1.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 <圖片>
2.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圖片>
3.澎湖國家風景區 <圖片>
4.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圖片>
5.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圖片>
6.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圖片>
本章參考
早期的休閒旅遊仍然僅為少數人之特有之權益,一直到十八世紀以後,工業及經濟的發展使人民有能力滿足休閑娛樂的需求,休假的觀念方興起。交通運輸改變,例如鐵路巨量與快速的運輸能力及經濟性,使得觀光的方式與型態產生結構的變化,外出旅遊的遊客大幅的增加,由導遊陪團的團體旅遊也因此出現。十九世紀歐洲海濱度假開始發展,到二十世紀逐漸到達最高峰。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部分與海洋有關的遊憩活動,都是以都市為基地,一九五零年代開始各式各樣的船隻ˋ機械ˋ器材之大量發明,海洋遊憩活動大幅改觀,二十世紀中期航空旅遊興盛,也興起遊輪假期的概念。我國自七十六年宣布解嚴,政府漁部門與觀光部門乃積極推動「休閒漁業」及近岸海域遊憩活動,其中以海洋海岸為主要標的地區有:墾丁國家公園ˋ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ˋ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ˋ澎湖國家風景區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ˋ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資料來源:
書名: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
作者: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5月出版一刷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潮間帶初步介紹
林憶珊 e-mail:noproblem78630@gmail.com
最明顯的不同點在海水的高度,左邊的以較高。我們都知道,在同一個地方,漲潮的時候,海水會比較高;退潮的時候,海水較低。漲潮的時候,海水上升,被海水覆蓋的一部份海岸,在退潮時候會因為海水高度下降而暴露在空氣中,這個區域,我們稱為『潮間帶』。
以上面的右邊那張圖為例,因為退潮而暴露在空氣中,而且還覆蓋著許多綠色藻類的區域,就是『潮間帶』。但是潮間帶的地區並不是完全平坦的,退潮後,在凹陷的地方常常有一些海水沒有流出去,就會形成一個個像小池塘的池子,就稱為『潮池』。
棘皮動物:海星,海膽,海參...等<刺冠海膽>
產業活動:
擁有動力漁船能「討大海」的人家畢竟不多,有舢舨或小古船能「討小海」的人家雖然較多,但其機動性差,作業範圍小,漁獲也少。
遇到冬季風強浪猛,大海小海均得休海。
澎湖有廣大的潮間帶,不需船隻、不需大量作業人力,且不受季風影響,漁期可周年。巡滬、拾螺、採貝、摃蟶、摃生蚶、抱墩、破蚵、照海、巡蟹、釘網仔等產業活動,可隨季節、潮汐、市場供需等情況、自由、隨機進行,這種「零星海」的作業人口最多,是潮間帶漁作中最受歡迎的產業方式。
澎湖縣沿海珊瑚礁底質發達,石滬又多,裸胸鯙的種類應屬不少,喜棲珊瑚洞的黑斑裸胸鯙,喜棲滬岸洞的雷福氏裸胸鯙,骨頭少口感較佳的花鰭裸胸鯙,肉質細膩的伯恩斯裸胸鯙,都是的錢鰻高手喜愛的鰻種。
低竿網也是潮間帶常用捕魚的工具。抓魚的原理類似石滬,可視為一種可選擇移動式的捕魚陷阱。一般立竿網有高、低之分,低的大多屬個人私有;高立竿網則由20~30人所組成。一般澎湖各村村民所用的以低立竿網為主。退潮時將鐵條插在礁棚上或石滬間,依網的高度將上緣繫於鐵條上,下緣則以礁石壓網。漲潮時,魚過網;退潮時,魚便被困於網房內。
資料來源:
潮間帶簡介:
潮間帶是指海邊從高潮線到低潮線之間的區域,隨著海岸的地形不同,潮間帶的水平長度可從幾公尺到幾百公尺長。潮間帶上方,是海浪飛沫能到達的地方,稱潮上帶(或稱飛沫帶);其下方向海延伸約30公尺深的地帶,稱為潮下帶(或亞潮帶)。潮間帶佔全球海洋面積很少,但包含的生物種類卻很多,這是因為陽光與養分充足,讓各類生物能繁盛生長。所以潮間帶不但是海岸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潮間帶的特性:
1)潮汐 在某一定時間內海平面呈周期性可預測之漲落潮謂之潮汐。此為影響潮間帶生物最重要的因素。造成潮汐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太陽及月亮的引力,地球的地心引力或動力與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向量合力所造成,再加上各地海底地形及風力之不同而略有差異。
潮汐對海洋生物最大的影響主要看退潮後生物暴露於空氣的時間長短,及當時氣溫的高低,或為一天的中午或半夜,此二因素不但可決定生物是否會脫水乾燥而死,也決定其生物可在水中攝食的時間長短。
一般而言,潮汐長有規律性,故許多沿岸生物在生理、生殖行為上均有節律性的現象。
(2)溫度 大洋之中的水溫相當穩定,而潮間帶地區水溫變化則十分據列,且常超過生物高溫容忍的範圍,有時雖不立即致死,但會使其體質變弱,更易受到其他因子二次傷害。
(3)波浪 影響海洋生物分為兩方面,一為機械式的衝擊或沖刷力,可剝離或沖走許多固生或棲身在潮間帶之生物,在沙石海岸甚至可改變其地形與生物分佈;其次為波浪可延伸潮間帶的範圍,使潮間帶之生物可分佈至更上緣碎波可及之處以及增加溶氧。
(4)鹽度 鹽度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來自兩方面,一為低潮時下大雨,使潮間帶特別是潮池之海水遽降,其次為低潮時晝間水份蒸發快而使潮池中之海水鹽度劇增。
潮汐對海洋生物最大的影響主要看退潮後生物暴露於空氣的時間長短,及當時氣溫的高低,或為一天的中午或半夜,此二因素不但可決定生物是否會脫水乾燥而死,也決定其生物可在水中攝食的時間長短。
一般而言,潮汐長有規律性,故許多沿岸生物在生理、生殖行為上均有節律性的現象。
(2)溫度 大洋之中的水溫相當穩定,而潮間帶地區水溫變化則十分據列,且常超過生物高溫容忍的範圍,有時雖不立即致死,但會使其體質變弱,更易受到其他因子二次傷害。
(3)波浪 影響海洋生物分為兩方面,一為機械式的衝擊或沖刷力,可剝離或沖走許多固生或棲身在潮間帶之生物,在沙石海岸甚至可改變其地形與生物分佈;其次為波浪可延伸潮間帶的範圍,使潮間帶之生物可分佈至更上緣碎波可及之處以及增加溶氧。
(4)鹽度 鹽度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來自兩方面,一為低潮時下大雨,使潮間帶特別是潮池之海水遽降,其次為低潮時晝間水份蒸發快而使潮池中之海水鹽度劇增。
最明顯的不同點在海水的高度,左邊的以較高。我們都知道,在同一個地方,漲潮的時候,海水會比較高;退潮的時候,海水較低。漲潮的時候,海水上升,被海水覆蓋的一部份海岸,在退潮時候會因為海水高度下降而暴露在空氣中,這個區域,我們稱為『潮間帶』。
以上面的右邊那張圖為例,因為退潮而暴露在空氣中,而且還覆蓋著許多綠色藻類的區域,就是『潮間帶』。但是潮間帶的地區並不是完全平坦的,退潮後,在凹陷的地方常常有一些海水沒有流出去,就會形成一個個像小池塘的池子,就稱為『潮池』。
海藻是海洋食物鏈中的基礎生產者,也是海洋生物覓食、交配、產卵與稚魚的 避難所,並且是水中氧氣的製造者,對生態平衡有卓越貢獻。 海藻包括綠藻、褐藻、紅藻、藍綠藻四大類群。
棘皮動物:海星,海膽,海參...等<刺冠海膽>
節肢動物:蝦,蟹,龍蝦類<鋸緣青>
高筑倩 e-mail:mimmy216@yahoo.com.tw
潮間帶生物適應:
潮間帶生物為了適應此區環境的劇變,其身體組織也演變出一套生存之道,茲描述如下:
<1>抗旱
可動性的動物防止離水時水份減少之最簡單的方法即是躲入陰暗潮濕的洞穴、縫隙或是草叢中,它們可自行選擇最適之微棲所環境。
固生性之海藻則只有藉其組織的高耐旱性,等到下次潮水來時再迅速吸水復原。固生性之動物如藤壺,於低潮時緊閉其殼以保住水份;海葵及水螅則分泌黏液來防止水份散失;在泥沙地的潮間帶生物則多半鑽入地下之管穴中。
<2>熱平衡
潮間帶生物在極熱和極冷的環境中也有行為和構造上的特殊適應,由於潮間帶的溫度變化多半接近生物的致死高溫而非致死低溫,所以生物體所發展的熱平衡機制常是為了抗熱而非抗寒。如貝殼上的凹凸皺紋可增加散熱之表面積(愈靠近潮上帶的貝殼其凹凸皺紋也愈多,反之潮下帶的貝類其殼就愈光滑);或殼色高緯度區者為淡,以反射光線等。
<3>機械性衝擊
為防止波浪的沖刷,藤壺、牡蠣及管蟲均固生於底質上;海藻則以固定器;紅鬍魁蛤則以足絲固著;方蟹之身體平扁等均為有效減低波浪衝擊之策略。
<4>呼吸
潮間帶動物在退潮缺水時,為降低耗氧量,其生理活動亦會趨於靜止以降低氣體交換速率。
另外為了保護薄弱易乾燥的呼吸器官-鰓,如貝類均將鰓隱藏於外套腔內;或如魚類(彈塗魚)之呼吸器官除了鰓部之外,尚有微血管密佈的口咽腔來呼吸,甚至於其皮膚也具有呼吸功能。
<5>攝食
日行性岩礁岸之動物多半在漲潮有水淹沒時主動覓食,包括啃食性、濾食性、腐食型及掠食性動物在內;而在砂泥底質中生活之生物,因底質富含水份,在退潮後亦會覓食;夜行性動物在夜間低潮時亦可活動。
<6>鹽度
潮間帶海水可能會因下雨或蒸發而使鹽度下降或昇高,以致無法維持其體內之滲透壓平衡。而大部份潮間帶動物雖為廣鹽性但並無調節體液鹽度之機制,牠們對鹽度之適應可能也只能緊閉其殼的方法來防止乾燥脫水。
<7>生殖
因潮監帶多形固著生活如珊瑚,故須靠產漂浮性卵或幼生來擴散,並將產卵周期亦演化成與潮汐或大潮一致,以確保其受精與繁殖成功。產業活動:
擁有動力漁船能「討大海」的人家畢竟不多,有舢舨或小古船能「討小海」的人家雖然較多,但其機動性差,作業範圍小,漁獲也少。
遇到冬季風強浪猛,大海小海均得休海。
澎湖有廣大的潮間帶,不需船隻、不需大量作業人力,且不受季風影響,漁期可周年。巡滬、拾螺、採貝、摃蟶、摃生蚶、抱墩、破蚵、照海、巡蟹、釘網仔等產業活動,可隨季節、潮汐、市場供需等情況、自由、隨機進行,這種「零星海」的作業人口最多,是潮間帶漁作中最受歡迎的產業方式。
而聰明的漁人設計了一套「先誘後捕」的絕活來對付狡猾的錢鰻。錢鰻的時間主要以3月到8月間,水溫回暖時最適合,每月的農曆12~16日、26~30日大退潮時下海,尤其是乾潮反漲,南流行起之時。
澎湖縣沿海珊瑚礁底質發達,石滬又多,裸胸鯙的種類應屬不少,喜棲珊瑚洞的黑斑裸胸鯙,喜棲滬岸洞的雷福氏裸胸鯙,骨頭少口感較佳的花鰭裸胸鯙,肉質細膩的伯恩斯裸胸鯙,都是的錢鰻高手喜愛的鰻種。
低竿網也是潮間帶常用捕魚的工具。抓魚的原理類似石滬,可視為一種可選擇移動式的捕魚陷阱。一般立竿網有高、低之分,低的大多屬個人私有;高立竿網則由20~30人所組成。一般澎湖各村村民所用的以低立竿網為主。退潮時將鐵條插在礁棚上或石滬間,依網的高度將上緣繫於鐵條上,下緣則以礁石壓網。漲潮時,魚過網;退潮時,魚便被困於網房內。
資料來源:
訂閱:
文章 (Atom)